钩端螺旋体病是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、经皮肤和黏膜接触含钩端螺旋体的疫水而感染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,鼠和猪是主要传染源。

根据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分为以下几型:

1.钩体血症型(流感伤寒型)

此型最多见。临床表现如一般“感冒”的症状群,出现咳嗽、血痰或咯血等肺出血的表现,无明显的脏器损害,病程5~10天,平均7天,经治疗热退而愈。

2.肺出血型

一般于病程第3~4天开始出血,是钩端螺旋体病致死的主要类型。

(1)普通肺出血型,咳嗽、痰中带血,肺部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,X线片显示肺纹理增多,两肺散在点状或小片阴影。

(2)肺弥漫性出血型,出现严重的呼吸、心循环衰竭等缺氧,窒息的表现,虽咯血很少或不咯血,预后却十分严重。

3.黄疸出血型

一般在病程第4~8天出血,体温下降时出现进行性黄疸、出血和肾功能损害,。急性肾衰竭是黄疸出血型的主要死亡原因。

4.肾衰竭型

各型钩端螺旋体病都可有不同程度肾损害的表现,但单纯肾衰竭型较少见,多与黄疸出血型并存。

5.脑膜脑炎型

一般在钩体病发病数日后,出现脑膜刺激症状,如严重头痛,烦躁不安,嗜睡神志不清,谵妄,瘫痪等脑炎症状,重症可有昏迷,抽搐,急性脑水肿,脑疝及呼吸衰竭等。

传播途径

1.经水传播

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,在疫区接触被污染的水和土壤而感染,皮肤破损者更易感染。

2.直接接触传播

在饲养或屠宰家畜过程中,可因接触病畜或带菌牲畜的排泄物、血液和脏器等而受感染。亦有个别经鼠、犬咬伤,护理患者、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的报道。

3.经食物传播

吃了被鼠尿污染的食物和水,经口腔和食管黏膜而感染。

好发人群

1.青壮年男性为主,疫区儿童亦易感染。

2.好发生于农民、渔民、屠宰工人、野外工作者和矿工等。

3.疫区旅游、居住史,尤其接触疫水的人群。

钩端螺旋体病临床特点为高热、全身酸痛、乏力、球结膜充血、淋巴结肿大和明显的腓肠肌疼痛,可造成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。一旦有疫区居住、旅游史,出现上述相关症状,应及时就诊,以免延误病情导致并发症的出现,甚至威胁生命安全。

预防措施

1.控制传染源

消灭动物宿主重点在灭鼠,对受感染并排泄病原体的家畜,特别是猪、牛、羊等要给予隔离和治疗,并加强对饲养场所及排泄物的管理。

2.切断传播途径

(1)注意环境卫生和消毒

牲畜饲养场所、屠宰场等应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。

(2)注意防护

流行地区、流行季节,减少不必要的疫水接触。在进行与疫水接触的劳动时,可穿长筒橡皮靴,戴胶皮手套。

(3)保护易感人群

(4)预防接种

在常年流行地区采用多价钩体菌苗接种,钩体菌苗在每年流行季节前半个月到1个月开始接种,前后注射2次,相隔半个月。

文:MoMo

免责声明:本

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rkjma.com/zzyfl/46526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