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脑疝 >> 脑疝的危害 >> 神经笔记颅内血肿

形成机制

(1)硬脑膜外血肿

主要出血来源是脑膜中动脉。

出血部位在颞部太阳穴下。

(2)硬脑膜下血肿

出血来源是皮层动脉或静脉破裂。(特别是桥静脉)

临床表现

(一)硬膜外血肿

昏迷-清醒-昏迷,“中间清醒期”两次昏迷的原因不一样,第一次是脑震荡,第二次是颅内血肿进行性压迫。

(二)硬膜下血肿

(1)急性:昏迷+昏迷(原发昏迷与继发昏迷相重叠,呈现昏迷程度逐渐加重)。

(2)慢性:①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:如头痛、恶心、呕吐和视神经乳盘水肿;

②局灶症状和体征:如偏瘫、失语和局灶性癫痫等;

③脑萎缩,脑供血不全症状;

影像学检查

1.颅内血肿的CT表现

(1)急性期通常表现为高密度的占位性病变,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依据发病时间的长短可表现为等密度、混杂密度或低密度占位。

(2)局部脑沟和脑回受压移位和变形。

(3)中线结构(第三脑室、透明隔和松果体等)移位。

(4)脑室、脑池受压移位或变形。

2.颅内血肿的MRI表现

(1)超急性期:24小时,T1加权像血肿为低信号,T2加权像血肿为等信号或高信号;

(2)急性期:1~3天,T1加权像血肿为略低或等信号,T2加权像为低信号;

(3)亚急性早期:4~7天,T1加权像血肿为高信号,T2加权像一般为低信号;

(4)亚急性晚期:8~14天,T1、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;

(5)慢性早期:2~3周,T1加权像血肿中心为高信号周围等信号,T2加权像血肿中心呈高信号,周围亦是等信号;

(6)慢性期:3周,T1加权像呈低信号,T2加权像为高信号,但周围有低信号包绕,形成一个囊腔。

手术适应证

(1)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加深或已有脑疝表现。

(2)颅内压监测压力在2.67kpa(mmH2O)以上,并呈进行性升高表现。

(3)有局灶性脑损害体征。

(4)血肿较大(幕上40ml,幕下10ml)。

(5)脑室、脑池明显受压,中线结构明显移位(1cm)。

(6)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rkjma.com/zzyfl/49840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